古玩收藏讯:东吴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现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三国东吴时期制作。它高32.1厘米,口径12.6厘米,底径13.6厘米。器形上窄下宽,圆腹、平底,胎色灰白,青釉泛黄。盘口壶的盖钮被装饰成一只正在回首张望的鸾鸟。鸾鸟羽毛整齐,尾巴短小,回首衔物,表情安详。壶身上部贴塑有两尊佛像,四个口衔圆环的神兽和两只双头连体鸟,使得整件器物立体感十足。盘口壶肩腹部装饰有极具动感的釉下彩绘图案,这些图案包括仙草、云气、柿蒂纹和弦纹等。这件东吴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的腹部还描绘有21个仙人形象,它们分为上下两排,两两相对,错落有致。这些长着翅膀,手拿器物的仙人被称为羽人,造型生动的羽人使这件瓷器又极具浪漫色彩。羽人纹盘口壶无论是釉色还是装饰工艺都可以称得上是三国时期烧制的瓷器精品。
在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出土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釉下彩瓷器最早出现在公元九世纪的唐代中晚期。而这件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烧造年代经专家证实是东吴晚期,它将中国釉下彩瓷器的烧制历史提早了至少500年。釉下彩瓷器是用颜料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然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高温烧制而成。在当今来看,釉下彩瓷器是一种环保的瓷器,由于有釉层的覆盖,隔离了彩绘颜料中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而且这种瓷器在使用过程中耐磨损,不脱色。这件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是用褐黑彩在瓷胎上作画,然后罩透明青釉,入窑经1300摄氏度的高温烧成,它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用釉下彩绘装饰的瓷器实物。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所采用的釉下彩工艺为唐代长沙窑、磁州窑的釉下彩绘乃至更晚的青花、釉里红等著名瓷器品种的诞生打下了基础。釉下彩的出现是陶瓷装饰工艺的一项重大变革。这件盘口壶是青瓷器里面最早把绘画艺术和瓷器烧制工艺结合在一起的最早的实物。
三国时期,吴国在孙权统治时期,在扩充军队实力的同时,还积极发展吴国的农业、手工业,陶瓷业因此也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当时东吴陶瓷烧制的重点地区集中在今天浙江省的上虞、绍兴、慈溪和余姚,由此形成了一个以青瓷烧造为主的窑系。孙权执政期间非常看重“祥瑞”之兆,刻意制造“天命归吴”的舆论。在出土的东吴文物上经常有凤凰、麒麟、天禄、青龙、白虎和神人的形象,甚至连宫殿彩绘装饰也是图以云气、画以仙灵。
而这件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的颈部就描绘有七头神兽图案,这些神兽头部像老虎,颈后有飘拂的鬃毛,外形雄健而勇猛,这种神兽有可能是《山海经》中提到的驺虞,也就是白虎战国秦汉时期,白虎被认为是守卫一方,驱逐邪恶,护送人类灵魂升天的神兽。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上的装饰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崇尚“祥瑞”的潮流,同时也极具宗教色彩。
三国时期,佛教刚刚传入中国,它与道教和神仙传说并存。古代工匠在壶身上塑造了两尊端坐于双狮莲花座上的佛像,佛像面容清瘦,还留有八字胡。旁边装饰有一对双头连体比翼鸟。除了佛教元素外。盘口壶的装饰上还带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这只回首的鸾鸟在道教中时一种人面鸟身的神禽。道经中有关飞鸾度化的记载指的就是这种鸟。盘口壶上最神秘的图案要算两排持节的羽人,羽人身体极瘦,背脊生毛,头有双角,腹部纤细。羽人手中所持的节是一种信符,据说是天子赐给神仙使者的手持信物。由此可见,这些羽人应该是神仙使者。
威猛雄健的白虎,翩翩起舞的神禽,庄重肃穆的佛像,奇异神秘的羽人,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上的装饰将佛教、道教和中国古代神话融为一体,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瓷器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瓷器制作技艺。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