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天的步伐已经迈起来了,南方的树木已开始发芽,神州大地即将重新绿意盎然,暖和的地方已经有桃花盛开了,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不得不让人想起南宋赵伯驹《春山图》。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南宋赵伯驹《春山图》吧。
南宋赵伯驹《春山图》纵二尺八寸,横一尺二分。设色。画山水晴云,游骑寻春,水亭茶话,无名欤。
御笔”赵伯驹春山图“。御题行书,“古寺云霞峤,人家桃柳春,精神北宋本,结构仲长论,大块文章绘,春山颐括言,不须问名氏,望可识王孙”。
乾隆丁丑春月,御题钤宝二。乾隆此帧未署名欵,而规其风神笔力与石渠宝笈。所收赵伯驹真迹,正合因为审定标题。盖伯驹尽多不著名如赤壁,图经柯九思审定,汉宫图经董其昌审定,而江山秋色则见跋语中。今为拈出设遇精鉴,如丹邱、香光当证,可御笔题句,后并识钤宝二德充符。会心不远(鉴藏宝玺),
乐寿堂鉴藏宝,古希天子,寿八徽耄念之宝(收傅印记),蕴真齐珍藏画印。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绘初春的景色:从近处望去,水榭临水,小舟穿梭其间,送往迎来,不亦乐乎?路人信步,一老翁策杖行走桥上,而河对岸,树木掩映之中,村舍层迭,前面敞屋中饲马二匹,后堂屋中有家人对坐闲话。远处山谷中农田栉比,农夫赶牛犁耕。远山高耸,云雾缭绕。一派平和恬淡、静谧自足的人间生活景象,融化于桃红柳绿、松柏浓郁的大自然春色中,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全图工整细丽,层次清晰,勾线凝练,造型准确,青绿设色,勾廓填彩,虽浓艳犹不掩土色,实是古代大青绿山水画中难得的精品。
录入: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第五册,2705页;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69-70页;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册,3-4页。此幅画山水晴云,游骑寻春,村家桃柳,水亭茶话。通幅以青绿为主调,生动地表现出春日触目阶绿的景致。
赵伯驹,字千里,宋室宗亲,宋太祖的七世孙。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南宋初。宋高宗极其爱重,曾命他画集英殿屏风,赏赐很厚。对楼台界画亦尽工间之极。其弟赵伯骕,字希远,以文艺从侍高宗左右,亦长山水、花木,尤工设色。曾任浙东兵马钤辖。擅山水、花果、翎毛、楼台,其山水师法李思训父子,并吸取北宋文人画家水墨山水的表现手法,形成清丽秀雅,“精工之极,又有士气”的青绿山水,颇有书卷气。有《阿阁图》、《汉宫图》、《江山秋色图》等传世。弟赵伯骕,字希远,亦善画,多作青绿山水,风格与兄相近,有《万松金阙图》传世。
代表作品有《风云期会图》、《春山图》、《阿阁图》、《后赤壁图》、《文会图》、《鸟雀图》等。留传到现在的有《汉宫图》、《阿阁图》、《万松金阙图》、《江山秋色图》、《汉太祖入关图》等。
官至浙东兵马钤辖。擅画,人物、花卉翎毛、山水皆精。山水取法唐李思训父子而趋于精密,笔墨秀劲工致,着色清丽雅致,又能融合北宋以来水墨山水画之精华,别开生面,很受宋高宗赵构的重用。著名作品有《江山秋色图》长卷,以墨笔勾皴之后,再用淡墨渲染,然后用青绿色依结构由浅而深层层积染,开创“小青绿”山水画新面目,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春山图》则似乎更多地保留了唐代大青绿山水画的风貌,依然是“双勾填廓”的技法,但不再是简单的平涂,而是依受光面或淡或浓地分层积染。《春山图》几乎被绿色覆盖,苍翠欲滴,透出浓浓的春意,但其绿色,又随物而异,随光照的明暗而呈浓淡的变异,大青绿山水画在此已趋向成熟。
一部中国绘画史,晋唐时期,是重彩画的世界,进入五代、北宋,文人的绘画意识崛起,水墨画渐渐兴盛,墨分五色,无所不包,以至于唐代的重彩画至此几乎绝迹。北宋末年宋徽宗力挽狂澜,18岁的王希孟以一卷大青绿《千里江山图》惊世骇俗,而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则无处不透出皇家龙脉的富贵庄重的气息。《春山图》上并没有画家的名款,清帝乾隆,就是从此图所透出的皇家气息中深受感悟,两次题画,其中有四句诗:“精神北宋本,结构仲长论”,“不须问名氏,望可识王孙”,定为宋室宗亲赵伯驹所绘。
但在南宋,大青绿山水画并没有得以拓展,依然是水墨的世界。元初赵孟頫在坚持水墨画的同时,开始尝试“小青绿”着色。明四家都有些小青绿的作品传世,惟仇英有一些接近于大青绿的画,但其格调,已不再是唐人的风范了。
备注:关于南宋赵伯驹《春山图》有一种说法是这幅画无款,但清高宗得到这幅春山图》,见其为青绿设色山水,便妄题为宋代赵伯驹的画作,还在图上题文得意的说元代柯九思和明代董其昌若见到他的鉴定“必当证可”。今天看来这张画作应当为晚明之作,设色精雅,实为中国晚期青绿山水画中十分杰出的作品,很可惜被乾隆这么一题,反而变成一张赵伯驹的假画,仍从旧说列为赵伯驹作,似不妥。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