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钓鱼岛等岛屿自古至今一直属于中国,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凿凿,从明朝琉球册封使陈侃以及后来的萧崇业等著的《使琉球录》中都可以找到根据。
中国明代册封使陈侃,是最早讲述中琉海上自然疆界的人。1534年,陈侃上呈的《使琉球录》中,这样记载了其出使航程:"四月十八日,舟先发于南台,二十六日,余等启行。三司诸君送至南台。五月朔,余等至广石,大舟亦始至。九日,隐隐见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夷舟帆小不能及,矣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歌舞于舟,喜达于家。"
《使琉球录》
文中所说的钓鱼屿、黄毛屿、赤屿就是现在的钓鱼岛、黄尾
屿和赤尾屿。陈侃一行从福州出发,经过了作为航标的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等岛屿后进入了琉球海域,其标志是见到了乃属琉球的古米山。古米山又作姑米山,现为久米山。文中清楚地表示,无论是使者陈侃还是同舟的琉球人都是以久米山作为抵达琉球的标志。
文中还记述了中国对琉球管辖由来:"琉球国,在福建泉州之东海岛中,其朝贡,由福建以达于京师......本朝洪武中,其国分为三:曰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皆遣使朝贡。"
钓鱼岛全称钓鱼群岛,约4.3平方公里。明朝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属于我国的版图。1372年,中国人杨载发现了钓鱼岛列岛,1403年,《顺风相送》航海图曾提及"钓鱼屿"。1582年,明朝将钓鱼岛归入中国版图,隶属福建。清朝乾隆时,林子平绘《三国通览图说琉球国部分图》,图中列有钓鱼岛,并说明钓鱼岛不属琉球。
《三国通览图说》中的琉球国部分图
日本觊觎钓鱼岛由来已久,1879年,日本吞并中国琉球群岛,同年,中日两国曾对琉球的归属问题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双方都认为琉球共36个岛,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36个岛之内。
1895年日本把扩张目标定为钓鱼岛群岛,因清王朝反对未果。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3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而后《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钓鱼岛等台湾周围附属岛屿也被日本长期霸占。
1900年,日本政府把袭用了几百年的钓鱼岛等岛屿的名称改为"尖阁列岛"。二战后,日本虽把台湾还给了中国,但在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钓鱼岛便成了美军的靶场。中国政府坚决不予承认,这为以后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钓鱼岛主权问题埋下了伏笔。
即使日本国内的正义之士也承认钓鱼列岛是属于中国,如1971年日本左翼报纸《长周新闻》就指责日本不应该非法占有钓鱼列岛;2004年6月,日本学者、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村田忠禧在查证了大量历史资料后,出版了《尖阁列岛(钓鱼岛)争议》一书,对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列岛的争议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代以来各种各样的中国地图和文献都把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标注在中国的版图内。
日本所称最早发现钓鱼岛,是日本吞并琉球后的1884年。其时,相距1534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已晚了350多年。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