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法家当推以米芾、黄庭坚、苏东坡、蔡襄、蔡京等为代表,尤为米芾、黄庭坚、苏东坡出众。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唐楷功底深厚,个人风格独特,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宋代后期以赵佶、赵构、朱熹为代表。不过,在书法成就上赵佶最为出众,他的楷书用笔动磔明显,放的纵横,收的夸张,容易借鉴,是书学者的最佳范本。他在草书上取法张旭与怀素,书风龙蛇不及、酣畅淋漓,在中国书法史上堪称顶峰,其个人成就实属开宗立派。
赵构的书法中规中矩,取法“二王”,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对其书法比较崇拜,加以学习与借鉴;至于朱熹,虽然书法才能出众,但取法于米芾,有汉谏遗韵,但相对前者,大为逊色。
纵观宋代书风,时代共性极为强烈,用笔豪放,笔墨酣畅。在中国书法史上将碑贴形成了高度的统一。所以我说,不学宋人者,不知贴之精妙,碑之厚重,碑帖而生的道理。清代书法家赵之谦书法的灵动,就是得益于宋人。尽管康有为因此而大举否定,但赵之谦的书法胜人之处实属宋人意韵。这样才避免了金石的匠气。
取宋人之法最佳者在近现代寥寥无几。明清以来,历史上取米芾之法最佳者为董其昌和王铎、祝枝山;取黄庭坚之法最佳者为沈周、文徵明,草书最佳者为祝枝山。将沈周和文徵明相对比而言,沈周的学书更为地道,但文徵明较之综合。
当代,有好多的书法家痴迷于对米芾、黄庭坚、苏东坡的钻研上,只可惜他们过分的缺乏文学修养和书法的楷书基础,从头到尾只是做着毁灭自己的惨状。宋人书法的豪放与写意,是一门大学问,他是建立在晋唐之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对书法没有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是很难学到真经的,甚至很难入门。比如,按照晋唐之法,宋人的书法是没有理论依据的,比如黄庭坚用笔上的笔划的连绵起伏与似粗麻又极为不均的线条,对照着“永”字八法,就是“柴担”了。
我曾经回击过一个叫喊者研究晋唐书法的学者,晋唐书法的理论只是书法宏观上方针,或者宏观的技法,并不是统一的法度。如果按照晋唐“永”字八法,那么,中国的书法史只属于晋唐少数书法家了。
事实是,今人的过于肤浅,不学无术,死钻牛角。我如果把黄庭坚的楷书笔意用张旭或者怀素的草书笔法相联系在一起,可能更为生动。这就是黄庭坚在书法史上的坚定之处。我一直认为,不学习米芾,不学习黄庭坚,根本就无法得到驾驭法度的手段。学习米芾和黄庭坚的书法是考验一个书法家综合修养的一道鬼门关,修养深厚者可以在书法上立足,走火入魔者不适合从事书法这门艺术。
有一些老的书法家,战战兢兢的和晚辈一起学习赵佶的楷书。我认为,赵佶的草书值得大家花大的功夫去借鉴,他的楷书工艺性太强,加之没有精彩的印刷版本,学习起来容易死板,不益于模仿。
学宋人之书,选米芾、黄庭坚、苏东坡即可,赵构书法也可兼之。
【注明:本文系中国书画研究机构黑猫工作室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发剽窃,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