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壶友问,紫砂壶盖摔碎了 补个盖有多难?想要配盖的很多,殊不知配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紫砂壶打碎了,很少人想重做,壶盖打碎了,很少人不想重配。但是壶艺人往往只想重做不想重配。只要了解了紫砂泥的特性和紫砂壶的制作特点,壶友们就能理解为何重新配盖这么难了。
如果这个壶是艺术品,坏了就破坏了这个艺术品,没有意义的修复(比如有的壶友说用鸡蛋清可以黏合,但是还是有痕迹的,而且紫砂壶也不能再使用了,因为粘合的并不牢固,也恢复不了原来的完美了),所以也不可能修复(但是也可以通过焗壶修复)。如果是消费品,只有重新买个新的了。如果是文物,那是文物修复。
壶重新配盖的难度分析:
不是不能配,只是配的代价高。在制作紫砂壶行业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可见紫砂壶盖是有多麽的不好处理。要配出原作的泥、款、功,又要表现着作的形、神、气,绝不是捏几把砂土,按照原来的壶盖制作那么简单。
紫砂壶从生坯到烧成,要发生两次收缩:1、干燥收缩;2、烧制收缩。
收缩程度与泥料种类、生坯干湿度、烧制温度、烧制时间直接相关,因为紫砂壶都是拿到窑上去烧制,完全复制烧制温度、烧制时间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使是同一种泥料制作的同种款式紫砂壶,每次烧制的成品,大小都会略有所区别。所以,生坯做好后,壶盖和壶身都一定要整体烧制,如果分开烧制,即使放在不同的匣钵,往往就会出现因为收缩程度不同而不相匹配的情况。
123所以,这样做出来的盖子也是很难做到大小刚好的。尤其朱泥收缩得更厉害,配一个壶盖的成本和风险是做一把壶的数倍,重制壶盖时要据其大小制作七八个,这七八个盖子烧出来能选出一个可以用的几率都比较小。再次就算都是朱泥,但是还是会有差异的,因为不是同一批炼制出来的泥。就算制出的壶盖与原来一般大小正好合适,壶身之前经过泡养后已经与新的壶盖色差很大,配盖也要与壶身色调差不多才行。
很多壶友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淘宝上很多商家销售的紫砂壶,可以免费配盖?而且寄过来大小刚刚好?
全手工所制作的紫砂壶,都是一壶配一盖,如果互换,肯定转动不顺畅或者会卡壳,或者盖不下去。不是大了就是小了!因为无论是全手工还是半手工制作的,都不可能每个壶大小一模一样而且分毫不差。
但是有一种情况:手拉坯(宜兴手拉坯紫砂壶)或者机车坯。因为这种偏离了传统紫砂工艺做出来的紫砂壶,如机车坯做出来的紫砂壶,每个都一模一样的大小,分毫不差,所以盖子互换毫无压力,商家做个一样的盖子轻而易举,所以可以免费配盖!
壶盖为什么说难配,下面摘抄一段顾景舟大师补壶的片段:
上海着名海派画家兼紫砂收藏家唐云(1910-1993年)藏有一把清末“日巅山馆”款的紫砂《汉铎壶》,上世纪文革初期被红卫兵抄走,至70年代末清退唐云的抄家物资时退还唐云,但壶盖已失。后唐云求助于老友顾景舟为其配盖,顾景舟当仁不让一口答应。他叫来赵江华(1950年出生,顾大师私人医生,常跟顾学艺)与关门弟子葛陶中(1957年出生,高级工艺师),由顾大师亲自配泥,配好泥后,由赵葛两人先捶泥,捶泥要按顺序与方向,然后切割,一道程序也不能错,整整三天才把泥捶好。
123这时顾大师叫葛陶中做了好多个试片,按高、中、低三种温度进窑烧制,如此反复折腾,不断尝试,开窑后,看何种温度的试片与《汉铎壶》的壶体色泽相符。然后顾大师亲自用捶好的泥制成汉铎壶的壶盖,按刚才泥色相符的温度进窑烧制,出窑后的壶盖与《汉铎壶》的壶体色泽和谐,转动灵活,妙手天成 。可见配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何况当今世上还有几个顾景舟大师这样技艺高超的人呢?
壶盖如只是碰坏小许,或可用些金银来补,如全碎不可补,则要重做。如壶的价值值得重做一个则可找高手重做,如已超过壶价,则不如弃之。
以上是由收藏之家网搜集整理的“紫砂壶盖摔碎了 补个盖有多难”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收藏之家网。
123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