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六博俑是1972年河南三门峡灵宝张湾3号墓出土的东汉陶器。
陶器中两个人物俑分别跽坐于陶榻两端,面前摆着一套完整的博具,二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对弈,形象极为逼真有趣。陶器中两个人物俑分别跽坐于陶榻两端,面前摆着一套完整的博具,二人正在全神贯注地对弈,形象极为逼真有趣。
六博,因博具中有6根博箸而得名。“箸”是一种中空细长的半边竹管,跟我们现在的筷子很像。竹子外皮一面黑一面白。下棋时先投箸,根据投箸的白有多少来移动棋子,类似于今天的色子。到了汉朝,有的便改用两枚或一枚圆形“茕”来代替博箸。一套完整的博具由博箸、博局和棋子组成。博局也就是棋盘,大多为木质方形,盘面涂有黑漆或白漆,上面绘制有套在一起的两个方框,内框的周边有“T ”、“L”、“ V”或“ I”形的棋路,名为“曲道”,共有12条,四角处有四个圆点。博局的形成模仿于古代的栻盘,栻盘是古人用来占卜天象、历算的一种工具,是关于生门、死门、相生、相克的说法,由此可见,六博棋的形成与我国古代的占卜术有很大的关系。
棋子多以象牙、玉石或金属制成,一些贵族阶层使用的棋子上还雕刻有龙、虎、鸟、兽等纹饰,相当讲究。棋子一般为12颗,大小在2-5厘米之间,分为两组。有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六白六黑;有的用不同形状加以区分,一边为方形,另一边为长方形;有的还以每组一大五小的棋子组成,大棋为“枭”,小棋为“散”,且大小棋颜色不同,作用也有区别。由于年代久远,六博棋的玩法早已失传,根据文献记载,我们猜测到的主要有两种,一是“杀枭决胜负”,二是“以食鱼定输赢”。后者在汉代时期非常流行,这件六博俑即是代表。棋盘上除了12条曲道,中间还有一条较宽的“水”,类似于今天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对弈双方除各自的6枚棋子外,还各有一枚称作“鱼”的圆形棋子,放在“水”中。此件陶器中两枚圆“鱼”清晰可见。行棋时首先投“箸”决定行棋步数,棋子行进到规定的位置即可竖起,称为“枭”。此时“枭棋”便可入“水”,吃掉对方的“鱼”,名为“牵鱼”。每牵一次鱼,获得两根博筹,连牵两次鱼,获得三根博筹,谁先获得六根博筹,便可取胜。
六博棋的形成与我国古代兵制、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现代棋史学家认为它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比如象棋、国际象棋、将棋等都是由六博棋逐渐演变而来。六博棋的设计表达了古人对宇宙的想象。有诗云:“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古人认为六博是沟通人神的工具,能够实现“死后升仙”的美好愿望。虽然不知如此仙气飘然的六博背后还隐藏有多少的秘密,但我们显然已经窥探到了古人对于生死命运的思考。
温馨提示:收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收藏之家APP。
以上是收藏之家小编帮你收集整理关于“「寿山石价格」东汉六博俑鉴赏”的具体内容,了解更多「寿山石价格」,请关注收藏之家!
声明:本文属于网络收集信息,仅提供交流学习使用,不代表收藏之家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