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刘墉 |
|
日期:2023-09-19 作者:佚名
据史书记载,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诸王练习书法,命大臣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拓好后,发现此千余字互不关联,不便记忆。梁武帝对周兴嗣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大才子周兴嗣用
日期:2023-09-18 作者:佚名
刘墉 书法对联,估价:未提供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八益;出售专场:2016秋拍中国书画专场;成交时间:2016-11-06 18:00。215刘墉书法对联轴水墨纸本37×170cm×210,000-
日期:2023-09-18 作者:佚名
刘墉 致瑛宝信札八通 ,估价:(人民币):50,000-70,000元;成交价格:2016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8春季拍卖会中国书画(一);成交时间:2008-04-28 09:3
日期:2023-09-11 作者:佚名
《刘墉行书论书轴》轴,清,刘墉书,纸本,行书,纵2325px,横875px。 款署“石庵”,钤“石庵”白文印、“刘墉印信”朱文印。 释文: 张长史书颓然天放,真天下奇书,非世间隔帘听琵琶之比也。
日期:2019-06-06 作者:佚名
《宰相刘罗锅》成功的塑造了一对忠奸对头,刘罗锅和和珅名闻遐迩。事实上,他们的关系并不算坏,戏说成分太多了。今天一起见识一下他们的书法吧。刘墉博通经史百家,精于书法。他的书法不错,从意境看,可以用“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故有“浓墨宰相”之美称。刘墉书法超然独出,自成一家,有名于时,“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掩。刘墉书法,突破“馆阁体”束缚呈现书法新貌的金农、郑燮等相应,起承前启后作用。在刘墉诸多传世书法中,有很多代笔和赝品,文从沈梦知道,特别是刘墉有三姬,皆能代笔可乱真。和珅
日期:2019-06-06 作者:佚名
刘墉《临陆游与明远书帖扇》草书 上海博物馆藏释文:秋雨。尊候轻安。卿禅师遗墨甚妙。恨见 之晚。辄题数行。不足称发扬之意。皇恐。得暇见过。不宣。奉简明远老友文字共四轴。又五册。纳去。五派图四轴。数日前已就付来人去矣。游。——宋人皆学鲁公书,而益之以杨少师林侍郎,鲁公难到,杨亦未易凑泊,林颇易学之,即得如放翁此札,宛与深慰帖相似。石庵临拜识。 刘墉(1719-1805) 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他诞于书香门第,长于显宦之家。他的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
日期:2019-06-06 作者:佚名
【 清 刘墉 《临万岁通天帖》 】立轴,纸本,185.2×50.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轴受晚明风气影响,对〈万岁通天帖〉的内容进行删节与拼凑。全作以颜体风格写晋人草书,多用中锋,但提按分明,藏露锋并用,圆转多于方折,线条粗细变化很大,兼收轻灵与厚重之美。字形多平正而宽阔,行气与章法也很端整,不强调即兴、激烈的表现。通篇写来不疾不徐,气定神閒,深具堂皇雄健的庙堂气息。此幅由谭伯羽、谭季甫先生捐赠。
日期:2019-06-05 作者:佚名
刘墉的书法,貌丰骨劲,笔短意长,墨浓势厚,具有雍容端庄的风骨,并且结体严谨、墨色浓重而沉郁、富有"静"趣的艺术风格,典型"墨猪"风貌。 书体玉润丰圆,章法规整疏朗,墨色深厚浓重,笔划粗细随意,结体严谨而又舒展,既符合古法而又有新意,书风学智永乃至魏晋而又有创新,不愧为刘氏草书佳作。刘墉书法的结体严谨而又舒展,绝少连带飘动、流畅华美的形态,而是每个字自成回合,劲气内敛,且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恰到好处,最后达到以稚拙求生动,以端严求变化的高水平。
日期:2019-06-04 作者:佚名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刘墉小行楷书法欣赏《与会稽王笺》,书于清嘉庆丙辰(1796年)书法册页8页
日期:2019-06-04 作者:佚名
谈刘墉的书法艺术帖学自北宋沿行至清代,似乎难以翻出新意,加上康熙喜董、乾隆爱赵,于是赵、董之书,一时风靡天下,陈陈相因,千人一面。故乾隆之设,一些书法家穷则思变,江湖上有金农、郑燮之辈,而廊庙上则要数刘墉了。由于求新变而异众,故自然会遭到苛刻的议论。当时有人认为刘墉的字“如枯禅人定”,笑他抛却前人的长处,一门心思写自己一路。广为流传这么一个故事:乾嘉间在北京谈到书法,都推重翁方纲和刘墉两家。戈源是翁方纲之婿,又是刘墉的门人,一次拿了刘的字去见翁,翁就说:“去问你老师,哪一笔是古人的?”戈源将这话告诉了刘墉
日期:2019-06-04 作者:佚名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刘墉,祖籍安徽砀山,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生于山东诸城,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
日期:2019-06-04 作者:佚名
刘墉书法墨迹(上) | 行书节录晋书语创作形式:册页创作年代:1787年(局部 绳墨)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敬请关注下集感谢巧工司马董
日期:2019-06-04 作者:佚名
《临阁帖行书》清·刘墉刘墉(清代),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有诗文集流传于世。刘墉的书法历程,从早年临习董其昌、赵孟頫书法开始,曾经学习晋、唐、宋各家作品,对颜真卿和苏轼的体验尤其深刻,逐渐融会成自己的面貌。临写《淳化阁帖》是刘墉日常书课之一,除了书录帖文之外,有时也附加跋语,略抒心得感言。这件立轴书录<阁帖>第五卷智果书法,刘墉没有字字比照原来帖文,从中摘录部分文字,而后附记个人心得,指出<阁帖>主事者王著的错误。依书后纪年,可知作于七十七岁,已经进入人书俱老的阶段
日期:2019-06-04 作者:佚名
刘墉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他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故有“浓墨宰相”之美称。他的书法的特殊韵味,备受历代人所喜爱。乾隆皇帝酷爱书法,对书法家要求严谨规范,独宠“馆阁体”,扼杀了书法艺术的个性,使其趋于退步。刘墉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頫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中后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有名于时,“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
日期:2019-06-03 作者:佚名
据史书记载,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诸王练习书法,命大臣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拓好后,发现此千余字互不关联,不便记忆。梁武帝对周兴嗣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大才子周兴嗣用尽洪荒之力,竟一夜编成,也一夜头发全白。从此“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诵读至今1500余年,成为儿童习字的啓蒙读物。 《千字文》不仅是一部启蒙教材,而且更是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历代书法大家作为书写素材,一写再写,乐此不疲。诸如智永、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等都留下了许多不同字体、不同版本的旷世名帖
|
本栏随机新闻
一周热门排行
|